视网膜病变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55岁男子糖尿病20年,没有糖尿病并发症
TUhjnbcbe - 2025/1/15 19:39:00

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,或两者兼有引起。长期存在的高血糖,导致各种组织,特别是眼、肾、心脏、血管、神经的慢性损害、功能障碍。

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,糖尿病之所以可怕不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,而是因为糖尿病有引发很多种并发症的可能性。

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并发症?

研究显示,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%~40%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。

视网膜病变,一般在患糖尿病10年和15年后,有40%~50%和70%~80%的患者并发该病。大约有10%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,而2%的患者将完全失明。

神经病变,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、10年、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%~40%、60%~70%和90%。

心血管病变,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~4倍,并且发病年龄提前。

糖尿病足,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,常导致足部溃疡,进而截肢。

55岁男子糖尿病20年,没有糖尿病并发症,他的控糖经验值得学习

何先生今年55岁,患糖尿病已经20多年了,医院检查,结果显示何先生依旧没有任何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,不仅何先生自己,就连他的主治医生也感到比较惊讶。

毕竟患上糖尿病以后,很少有病人会向何先生一样将糖尿病控制的这么好,医生问何先生他是怎样做到的?何先生随即就把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出来,他表示自己其实也没有做别的事情,就是听医生的话,医生说可以做的,他就会去做不可以做的,他绝对不会做。

医生根据何先生的话,整理了几个控糖经验,今天就来分享给大家,总结就是以下4点。

1、定期监测,调整治疗方案

何先生分享的第一个经验就是坚持监测血糖,得了糖尿病以后,要比别人更细心,经常监测血糖,才能真正了解治疗情况以及控制情况。

很多人对于监测血糖有很大的误区,认为只要没有症状就不必监测,其实等到身体有症状,往往为时已晚。监测是了解病情和验证治疗的主要手段,有可以作为指标参考调整治疗方案。

建议糖尿病患者配备便携式血糖监测仪,并养成检测记录血糖的好习惯,每2-3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、血糖和尿糖水平,以达到正规的治疗。

2、饮食疗法——不挨饿、不吃饱

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一定要重视,因为患者的代谢食物的速度非常快,但是身体并不能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吸收,所以在吃完饭后很容易就会出现饥饿感,这时要是不尽快摄入食物,就会因饿肚子出现头晕眼花、四肢无力的现象。

另外每顿饭还不能吃太多,因为要是吃得太多,血糖水平就会突然升高,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,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次吃饭最好吃到七分饱就可以,要是出现了饥饿感,最好尽快补充食物,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。

3、多散步

对于老人来说,很难做一些年轻人的运动,但是想要稳固降低血糖,可以多散步。老李每天都会坚持在晚饭后进行散步,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,消耗身体的热量,不容易使人肥胖。

而且散步可以使腿部变得灵活,预防了骨质疏松症,建议糖尿病患者,尤其老人可以坚持散步,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。

4、控制体重

大家不要小看肥胖,它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,对于肥胖者来说,他们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,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。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,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。

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,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,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,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岛细胞的功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,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肥胖,那无疑会加速疾病的进展。

温馨提示:糖尿病人还要注意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先兆症状,比如胸闷、憋气等,保持心情舒畅,定期监测,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、饮食习惯,积极掌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预防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55岁男子糖尿病20年,没有糖尿病并发症